生态用地破碎度及演化机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4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破碎度; 演化机制;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07.09.018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创建中,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及机制分析利于生态冲突、空间组织要素及模式辨识。基于生态用地和测度指标界定,在RS与GIS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矢量图描述近2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并定量分析其与坡度、水面和人为干扰与补偿的关系。研究表明:破碎特征分中等破碎F1在浙西南山区,高破碎F2、F3,F2在江苏湖荡与山体林地,F3在浙江沿海岛屿与群岛,低破碎F4在通扬泰、苏南沿江、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破碎演化特征分PDR、MPR≥2的FR1、FR2减弱,PDR、MPR≤2的FR3、FR4增强,PDR≥2但MPR≤2的FR5、FR6增强;破碎特征是地域自然差异与人类干扰的结果。FR2、FR4、FR5主要在地形大于18度山地或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湖泊和河口,FR1、FR3在沿江地形低的平原,FR6在沿海地形较陡的岛屿及群岛;FR1、FR3人为干扰久、强度大,FR4、FR5、FR6自然约束下人为干扰弱但趋增,FR2人为干扰弱且生态补偿力度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19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 [J].
武正军 ;
李义明 .
生态学报, 2003, (11) :2424-2435
[2]   基于边界特征的山地森林景观碎裂化研究 [J].
曾辉 ;
孔宁宁 ;
李书娟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03-1810
[3]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J].
史培军 ;
宋长青 ;
景贵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161-168
[4]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王军 .
地理科学, 2001, (01) :46-51
[5]   从第十五届美国景观生态学年会看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 [J].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2000, (06) :1113-1115
[6]  
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杨桂山等编著, 2004
[7]   Apply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metrics in sustainable landscape planning [J].
Leitao, AB ;
Ahern, J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2, 59 (02) :65-93
[8]  
Relative influences of patch, landscape and historical factors on birds in an Australian fragmented landscape[J] . RalphMac Nally,GregoryHorrocks.Journal of Biogeography . 2002 (3)
[9]  
EFFECT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THE EXTINCTION THRESHOLD: A SYNTHESIS*[J] . Lenore Fahrig.Ecological Applications . 2002 (2)
[10]  
ROADS AND THEIR MAJOR ECOLOGICAL EFFECTS[J] . Richard T. T. Forman,Lauren E. Alexander.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