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

被引:43
作者
吴康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淮剧; 文化扩散; 文化区; 戏曲地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825 [地方剧艺术];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源地沿着多条交通线扩散,并逐渐形成了苏北和上海的双中心结构。其次,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淮剧空间扩散模型,揭示了灾变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是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淮剧文化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总结出淮剧文化区存在着南、北两大文化亚区和北亚区内又分化出东、中、西三片子文化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年份下专业淮剧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淮剧文化区的演变轨迹,发现核心文化区十分稳定地集中在盐城和淮安两市,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空间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427 / 14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