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

被引:58
作者
李增加 [1 ]
马友鑫 [1 ]
李红梅 [1 ]
彭明春 [2 ]
刘文俊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DEM; 海拔; 坡度; 坡向; 空间格局; 橡胶园; 森林砍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利用6个时期的MSS/TM/ETM影像和1:50000DEM数据分析了1976~2007年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31年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有林地面积由1976年的69.0%下降到2007年的43.6%,橡胶园面积由1976年的1.3%增加到2007年的11.8%;2)有林地在海拔1600m以下不断减少,而橡胶园的海拔分布上限则持续增加,由1976年的1000m上升至2007年的1400m,面积在400~1000m处占优。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在600m之上迅速减少;3)各坡度带上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橡胶园则逐年增加,而灌木林与旱地则先升后降;橡胶园、农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区域,坡度越大,有林地越多;1988年后,橡胶园面积在坡度5°以下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坡度大于5°的区域持续扩张;4)坡向对橡胶园与农业用地等分布的影响较大,南坡的橡胶发展最为迅速,且有向北坡发展的趋势。有林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大,旱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小。人口增加与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的不断扩展是导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因素。要实现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经济种植园的盲目扩张,科学合理垦殖,保护热带森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091 / 110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 [J].
兰国玉 ;
胡跃华 ;
曹敏 ;
朱华 ;
王洪 ;
周仕顺 ;
邓晓保 ;
崔景云 ;
黄建国 ;
刘林云 ;
许海龙 ;
宋军平 ;
何有才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2) :287-298
[2]   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J].
宋开山 ;
刘殿伟 ;
王宗明 ;
张柏 ;
金翠 ;
李方 ;
刘焕军 .
地理学报, 2008, (01) :93-104
[3]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J].
汪小钦 ;
王钦敏 ;
励惠国 ;
刘高焕 .
资源科学, 2007, (05) :175-181
[4]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J].
何云玲 ;
张一平 ;
杨小波 .
地理科学, 2007, (04) :499-505
[5]   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冯朝阳 ;
于勇 ;
高吉喜 ;
韩永伟 .
山地学报, 2007, (03) :274-279
[6]   基于RS和GIS的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动态变化 [J].
李红梅 ;
马友鑫 ;
郭宗峰 ;
刘文俊 .
山地学报, 2007, (03) :280-289
[7]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分析 [J].
刘文俊 ;
马友鑫 ;
胡华斌 ;
曹敏 ;
李红梅 .
生态学报, 2006, (09) :3088-3097
[8]   近50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刘殿伟 ;
宋开山 ;
王丹丹 ;
张树清 .
地理科学, 2006, (03) :277-283
[9]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J].
沈泽昊 ;
张全发 ;
岳超 ;
赵俊 ;
胡志伟 ;
吕楠 ;
唐园园 .
地理学报, 2006, (06) :633-644
[10]   北京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覆盖动态 [J].
吴晓莆 ;
唐志尧 ;
崔海亭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2) :23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