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江汉叠合盆地及邻区中生代以来盆山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16
作者:
徐政语
[1
]
姚根顺
[1
]
林舸
[2
]
郭庆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中生代;
江汉叠合盆地及邻区;
盆山耦合;
数值模拟;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叠合盆地位于扬子地台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及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北部陆陆碰撞、南部陆内挤压造山与断陷、裂陷成盆的演化历程,区域构造体制在中生代发生了重大转换,其中复合、联合了众多的地质现象;盆地历经的海盆、煤盆、盐盆、陆相广盆四个盆地世代详细记录有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及东北亚大陆构造体制转换的运动学过程,是认识欧亚大陆东部深层动力地质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前陆、裂陷、坳陷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盆山构造样式及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叠合盆地前陆期发育于同碰撞-造山后作用阶段早期,断、坳陷期发育于造山后作用阶段晚期-非造山裂解阶段。本文运用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FLAC软件)方法,从挤压和伸展两方面效验了山-盆演化分别受控于印支-早燕山期的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旋转碰撞造山,以及随后的晚燕山-喜山早期碰后陆内俯冲作用所产生的板片断离引起的地幔物质上升与对流作用,晚喜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幔调整等三期动力学系统。为南方中小型叠合盆地动力学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