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

被引:54
作者
董晓峰
史育龙
张志强
李小英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研究院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4]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研究院 甘肃兰州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 北京
[7] 甘肃兰州
关键词
都市圈; 发展; 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首先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都市圈理论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都市圈发展的理论框架,包括都市圈的基本标准、都市圈本质论、都市圈空间结构论、都市圈模式效应论、都市圈发展阶段论、都市圈发展管治论等。最后,概括总结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强调指出了一体化观与人居环境科学观对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67 / 10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都市圈与都市圈规划的初步探讨——以江苏都市圈规划实践为例 [J].
邹军 .
现代城市研究, 2003, (04) :29-35
[2]   集群结构与我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J].
仇保兴 .
城市规划, 2003, (06) :5-10
[3]   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 [J].
陈小卉 .
城市规划, 2003, (06) :55-57
[4]   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 [J].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2003, (02) :12-16+60
[5]   强化南京的交通中心地位 促进南京都市圈生长发育 [J].
杨涛 ;
杨绍峰 .
现代城市研究, 2002, (01) :28-33
[6]   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 [J].
张京祥 ;
邹军 ;
吴启焰 ;
陈小卉 .
城市规划, 2001, (05) :19-23
[7]   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再认识——以江苏为例 [J].
邹军 ;
陈小卉 .
城市规划, 2001, (01) :30-33
[8]   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 [J].
史育龙 ;
周一星 .
经济地理, 1996, (03) :32-36
[9]   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 [J].
杨建荣 .
财经研究, 1995, (06) :45-51
[10]   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 [J].
孙胤社 .
地理学报, 1992, (06) :55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