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透地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16
作者
孙彦景 [1 ]
吴天琦 [1 ]
施文娟 [1 ,2 ]
徐胜 [1 ]
王晓琳 [1 ]
牛洪海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 盐城师范学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
[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无线透地通信; 磁感应通信; 超磁材料磁感应通信; 中继磁感应通信; 多天线协作磁感应通信; 信道模型; 传输损耗;
D O I
10.13272/j.issn.1671-251x.2017.09.009
中图分类号
TD655.3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综合分析了现有无线透地通信研究现状,比较了地电极、弹性波及磁感应透地通信的性能,得出磁感应透地通信性能优于其他2种透地通信方式;重点阐述了磁感应透地通信信道模型,提出了磁感应透地通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综述了现有的磁感应透地通信发射机与接收机设计方案。结合当前研究和应用热点,提出了透地通信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磁信号本身衰落较大是制约磁感应透地通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磁感应透地通信的发射机、接收机及传输机制都需要完善;应用在矿井下的透地通信系统不仅要将发射功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考虑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的折中关系,还要考虑如何抑制复杂的井下电磁干扰。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挑战环境下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理论与关键技术 [J].
施文娟 ;
孙彦景 ;
李松 ;
翟文艳 ;
谭泽富 ;
蔡黎 .
工矿自动化, 2016, 42 (06) :20-25
[2]   基于FDTD的电磁波透地通信分层传输模型数值计算 [J].
苏毅 ;
许泽玮 ;
骆科东 .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6, (04) :123-126
[3]   基于FEKO无线透地通信天线电磁特性的探究 [J].
王鹏 ;
陶晋宜 ;
贾雨龙 .
微波学报, 2016, 32 (01) :70-74+78
[4]  
Near-field magnetic induc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ndergrou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MA Jing,ZHANG XiaoTong,HUANG QiWei.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12)
[5]   几种透地通信技术的分析与对比 [J].
郝建军 ;
孙晓晨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9 (01) :59-63
[6]   PED透地通信天线的设计与测量分析 [J].
凌立伟 ;
雷洪利 ;
向新 ;
李彦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3, 41 (05) :84-87
[7]   透地通信系统的现状和主流技术分析 [J].
霍振龙 .
工矿自动化, 2013, 39 (09) :40-42
[8]   隧道磁电阻(TMR)磁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 [J].
吕华 ;
刘明峰 ;
曹江伟 ;
白建民 ;
魏福林 ;
杨正 ;
王建国 .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2, 43 (03) :1-4+15
[9]   弹性波透地通信分层大地信道的多径特性 [J].
郝建军 ;
王凤瑛 .
煤炭学报, 2012, 37 (04) :695-699
[10]   TMR与GMR传感器1/f噪声的研究进展 [J].
吴少兵 ;
陈实 ;
李海 ;
杨晓非 .
物理学报, 2012, 61 (09) :55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