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社群:青少年网络社交的关系具象

被引:17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直播; 社群; 社交;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7.08.013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301 ; 1204 ;
摘要
随着网络直播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兴起与普及,一种新的社群模式与社会关系随之出现并得以型构。网络直播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方式,对青少年群聚与互动模式均产生重构作用,青少年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开始在流动与聚合过程中生成,直播社群成为这种网络社交的关系具象。在日益网络化与流动化的当下,基于直播催生的网络社群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同时,直播社群衍生出独特社会交往风格,源于个人的私人体验成为社会交往基础。从网络社交的关系视角出发,带来网络直播行为阐释的另类视角,进而寻找法律规制迷思之外的直播规范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对话与狂欢:从全民直播看移动视频社交 [J].
付晓光 ;
袁月明 .
当代电视, 2016, (12) :84-85
[2]   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网红”现象背后的个人与社会 [J].
朱灵艳 .
中国青年研究, 2016, (11) :18-23+17
[3]   移动直播:社交变局中的突进者 [J].
丁磊 ;
迟昕 .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10) :3-3
[4]   论青年群体的社会学特征 [J].
陆建华 .
中国青年研究, 1993, (01) :38-40
[5]  
逃避自由[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弗洛姆, 2015
[6]  
社会学与人类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法) 莫斯 (Mauss, 2014
[7]  
流动的生活[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 鲍曼 (Bauman, 2012
[8]  
流动的时代[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 鲍曼 (Bauman, 2012
[9]  
共同体与社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德) 滕尼斯, 2010
[10]  
人的境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汉娜·阿伦特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