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同仁县古浪堤中上三叠统古浪堤组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7
作者
徐亚东
喻建新
罗根明
寇晓虎
陈奋宁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孢粉组合; 中-晚三叠世; 古浪堤组; 青海同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Dictyophyllidites-Di-saccus组合和Verrucosisporites-Di-saccus组合.上述孢粉组合中的孢粉的优势属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Verrucosisporites和Chasmatosporites,Protopicea,Pinuspollenites.其中,Dictyophyllidites频繁出现于欧亚、北美、大洋州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组合,Aratrisporites在南半球大量发育于中三叠世,Asseretospora在澳大利亚的分布时期是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前人于黄南的阿龙江上游及柴陇沟北,古浪堤组产卡尼期的菊石Protrachycerassp.及双壳类Eumorphotis(Asoella)cf.illyrica.综合而言,该地区古浪堤组时代厘定为中-晚三叠世,古植物群生长于暖温带-亚热带河控三角洲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J].
张克信 ;
朱云海 ;
林启祥 ;
寇晓虎 ;
樊光明 ;
陈奋宁 ;
罗根明 .
地质通报, 2007, (06) :661-667
[2]   松辽盆地西南部下三叠统及其孢粉组合 [J].
丁秋红 ;
张立君 ;
许坤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1) :107-114
[3]   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构造古地理 [J].
林启祥 ;
张智勇 ;
张克信 ;
王永标 ;
王国灿 ;
邓中林 .
地球科学, 2003, (06) :660-668
[4]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J].
王永栋 ;
江德昕 ;
谢小平 .
沉积学报, 2003, (03) :434-440
[5]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冀六祥 ;
包存义 ;
王树林 ;
张雪亭 ;
党兴彦 ;
赵呈祥 ;
孟红 .
高原地震, 2003, (03) :57-72
[6]   西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复理石相研究 [J].
晋慧娟 ;
李育慈 .
沉积学报, 2001, (03) :321-326
[7]   吐哈盆地北缘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视频 [J].
刘兆生 .
地层学杂志, 2000, (04) :310-314+336
[8]   新疆鄯善照壁山克拉玛依组孢粉组合 [J].
刘兆生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03) :291-298
[9]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J].
田军 ;
张克信 ;
龚一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90-294
[10]   塔里木盆地三叠纪重要孢粉类型 [J].
张璐瑾 ;
王鑫甫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4) :3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