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意义、目标与任务

被引:11
作者
陈明星
周园
郭莎莎
黄莘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交叉学科; 国家需求;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镇化是地球表层发生的以最为显著的人类活动为主并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综合地理过程,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点。新型城镇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地学极为重要的前沿交叉学科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未来地球研究计划(Future Earth)、SDGs和国际地理联合会的"面向未来地球的地理学: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GU-GFE)也都强调城镇化与人地系统耦合以及可持续发展。通过简要回顾城镇化研究进展,提出城镇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下一步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建议发挥多学科交叉特色,加强交叉学科领域城镇化的基础研究深度与决策支撑水平。面向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尽早提出系统开展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科技布局建议,提升我国该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话语权和主动权,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74 / 9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1]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1923-1932
[2]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科学问题的思考 [J].
朱诚 ;
姜逢清 ;
吴立 ;
曾蒙秀 ;
贾天骄 ;
周生路 ;
宁越敏 ;
于军 ;
冯学智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633-645
[3]   基于ICT的中国城市间人口日常流动空间格局——以百度迁徙为例 [J].
刘望保 ;
石恩名 .
地理学报, 2016, 71 (10) :1667-1679
[4]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J].
方创琳 ;
周成虎 ;
顾朝林 ;
陈利顶 ;
李双成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31-550
[5]   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 [J].
傅伯杰 ;
冷疏影 ;
宋长青 .
地理科学, 2015, 35 (08) :939-945
[6]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刘沛林 .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1205-1212
[7]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8]   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 [J].
陆大道 ;
陈明星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79-185
[9]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 [J].
樊杰 ;
蒋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1-9
[10]   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 [J].
周素红 ;
郝新华 ;
柳林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