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T的中国城市间人口日常流动空间格局——以百度迁徙为例

被引:128
作者
刘望保
石恩名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百度迁徙; 日常流动; 集散体系; 春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数据已越来越成为表征居民地理行为的重要载体,用户迁移、社交网络、移动通信等地理行为大数据成为城市联系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百度迁徙"大数据通过LBS技术,全程、动态、即时和直观地记录了城市之间的人口日常流动轨迹。通过采集"百度迁徙"数据库中2015年一季度(2月7日至5月16日)国内369个城市之间的逐日的人口流动数据,分"季度平均、春运期间(春节前)、春运期间(春节后)、劳动节、周末和工作日"6个时间段,从人流集散层级、人流集散网络体系的分层集聚、人口日常流动空间格局及其与"胡焕庸线"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各时间段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日常流动相关特征与空间格局。研究发现,"百度迁徙"大数据清晰地显示了春运期间中部和沿海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格局。人流集散中心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4大城市群中,并与其城市等级有较强的一致性。人口日常流动集散体系呈明显的分层集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乌鲁木齐5大集散体系在各时间段基本得到体现,而华中、东北、西南和福建沿海等地区并未出现高层级集散城市和高等级集散体系,与这些区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胡焕庸线"能较好地反映国家层面的城市之间人口日常流动格局,反映了地理环境对城市间人口日常流动的深刻影响。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强度是体现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城市等级和网络结构等的重要指标,此项研究可为形成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67 / 16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人类时空间行为数据观测体系架构及其关键问题 [J].
柯文前 ;
俞肇元 ;
陈伟 ;
王晗 ;
赵珍珍 .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373-383
[2]   基于签到数据的城市活动时空间动态变化及区划研究 [J].
王波 ;
甄峰 ;
张浩 .
地理科学, 2015, 35 (02) :151-160
[3]   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 [J].
周素红 ;
郝新华 ;
柳林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10-1820
[4]   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大众点评网为例 [J].
秦萧 ;
甄峰 ;
朱寿佳 ;
席广亮 .
地理科学, 2014, 34 (07) :810-817
[5]   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 [J].
秦萧 ;
甄峰 ;
熊丽芳 ;
朱寿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9) :1352-1361
[6]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模拟 [J].
吴健生 ;
黄力 ;
刘瑜 ;
彭建 ;
李卫锋 ;
高松 ;
康朝贵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657-1665
[7]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 [J].
龙瀛 ;
张宇 ;
崔承印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339-1352
[8]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 [J].
甄峰 ;
王波 ;
陈映雪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31-1043
[9]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 [J].
毛夏 ;
徐蓉蓉 ;
李新硕 ;
王煜 ;
李程 ;
曾波 ;
何宇华 ;
刘锦泉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43-453
[10]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