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4
作者
林丹华 [1 ]
方晓义 [1 ]
李晓铭 [2 ]
蔺秀云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关键词
年轻; 流动人口; 艾滋病; 歧视; 影响因素;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08.05.005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排斥态度;已婚、年龄大于25岁以及初小文化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更强;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和抑郁情绪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艾滋病知识变量后,抑郁情绪仍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β=0.08)。结论:应关注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有效的艾滋病歧视消除活动应聚焦在艾滋病知识和抑郁情绪缓解等因素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艾滋歧视研究进展 [J].
严谨 ;
肖水源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1) :102-104
[2]   无偿献血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 [J].
王淑荣 ;
闫皓 ;
杨涛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3) :235-236
[3]   西安、兰州两地中专生艾滋病(AIDS)相关歧视现状调查 [J].
王金凤 .
卫生职业教育, 2005, (09) :90-92
[4]   党政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歧视的调查结果分析 [J].
靳薇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2) :88-90
[5]   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 [J].
林丹华 ;
方晓义 ;
李晓铭 ;
苏立增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4) :49-55
[6]  
社会心理学[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美)戴维·迈尔斯(DavidG.Myers)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