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储层沥青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25
作者
卓勤功 [1 ]
赵孟军 [1 ]
谢会文 [2 ]
方世虎 [1 ]
李梅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油气运聚;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储层沥青的显微特征、热演化程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分析,对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的储层沥青成因及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探讨。大北地区库姆格列木群盐下砂岩储层显微裂缝中观测到少量黑色胶质沥青,其中,大北202井储层沥青发育2组,其反射率值分别为1.07%和0.47%,吐北1井储层中只检测到一组沥青,且含量极少,反射率值为0.43%;储层固体沥青为不同源、不同期的油、气混合沉淀而成。由此推断,大北地区天然气并非原油裂解成因;大北1和大北2等盐下圈闭至少发生了3期油气充注,其古油藏原油大多沿北部克拉苏逆冲断层进入浅部砂层,再汇聚于大宛齐背斜成藏;位于该断层附近的吐北1井,其储层沥青的存在说明其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不排除该断块高部位有油气成藏的可能性。该结论对认识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和促进古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气源对比 [J].
李剑 ;
谢增业 ;
李志生 ;
罗霞 ;
胡国艺 ;
宫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29-32+41
[2]   库车坳陷天然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J].
赵林 ;
秦胜飞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4) :307-310
[3]  
塔里木北部库车地区的断层系统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李振生,刘德良.  质科学. 2009 (01)
[4]   氩同位素用于库车坳陷天然气主力气源岩判识 [J].
张殿伟 ;
刘文汇 ;
郑建京 ;
王晓锋 ;
南青云 .
地球化学, 2005, (04) :405-409
[5]   库车坳陷却勒1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系列及油源对比 [J].
肖中尧 ;
黄光辉 ;
卢玉红 ;
吴懿 ;
张秋茶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35-37
[6]   高蜡凝析油或轻质油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机理 [J].
杨永才 ;
张枝焕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3) :55-59
[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膏盐质盖层特征与天然气保存 [J].
付晓飞 ;
宋岩 ;
吕延防 ;
孙永河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25-29
[8]   普光气田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蔡勋育 ;
朱扬明 ;
黄仁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40-347
[9]   库车坳陷中生界气源灶生气强度演化特征 [J].
杜治利 ;
王飞宇 ;
张水昌 ;
张宝民 ;
梁狄刚 .
地球化学, 2006, (04) :419-431
[10]   文留油田25东区块沥青垫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朱战军 ;
袁井菊 ;
林壬子 ;
姚尚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677-68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