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刘爽 [1 ,2 ]
张兴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为研究其在冷凉区域的适用性,于2004~2009年,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免耕秸秆覆盖、少耕和传统旋耕3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连续3 a免耕大豆产量均表现为增产,平均增产10%,少耕大豆表现为2 a增产,平均增产3.7%,而2006年略减产4.6%,在2004和2008年保护性耕作措施下作物产量和传统耕作相比,都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免耕玉米明显减产,3 a平均减产28%,少耕玉米表现为2 a减产,平均减产7%,连续3 a免耕玉米产量与少耕和传统耕作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免耕可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且垄沟土壤含水量总体高于垄台。分析3 a播种期表层土壤温度,总体表现为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平均免耕较少耕和传统耕作分别低约1.6℃和2.8℃,NT春季土壤的低温效应对玉米出苗及前期生长影响较大,对大豆影响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英文) [J].
林蔚刚 ;
吴俊江 ;
刘丽君 ;
钟鹏 ;
董德健 ;
林相丰 ;
孙长锁 .
大豆科学, 2010, 29 (02) :238-243
[2]   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杜建涛 ;
何文清 ;
Vinay Nangia ;
严昌荣 ;
Mobin Ahmad ;
刘爽 ;
刘勤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1) :25-29
[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雷金银 ;
吴发启 ;
王健 ;
郭建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40-45
[4]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J].
金亚征 ;
谢瑞芝 ;
冯聚凯 ;
李少昆 ;
高世菊 ;
丁丽梅 .
玉米科学, 2008, (04) :143-146
[5]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J].
刘武仁 ;
郑金玉 ;
罗洋 ;
郑洪兵 ;
李伟堂 ;
冯艳春 .
玉米科学, 2007, (06) :86-88
[6]   耕作措施对黑土农田耕层水分的影响 [J].
于同艳 ;
张兴义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121-124
[7]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张宇 ;
刘恩才 ;
于海秋 ;
张丽娟 ;
衣莹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2) :388-389
[8]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J].
黄高宝 ;
郭清毅 ;
张仁陟 ;
逄蕾 ;
Kwong Yin CHAN ;
于爱忠 .
生态学报, 2006, (04) :1176-1185
[9]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J].
智建奇 ;
贾志森 ;
郑联寿 ;
武海丽 ;
张素珍 .
玉米科学, 2006, (02) :112-114
[10]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李玲玲 ;
黄高宝 ;
张仁陟 ;
晋小军 ;
Kwong Yin CHAN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26-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