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36
作者
胡钰
虞鑫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新闻学; 理论体系; 教学体系; 实践体系;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6.08.006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本文聚焦"新闻学"的学科主体,从国际与国內、历史与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视野出发,探寻现阶段中国新闻学理论真空的原因,从而回答"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对西方新闻学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并以此作为批判的逻辑起点,而后立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展开对于"何以可为"的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15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31]   传播学的解放 [J].
杜骏飞 ;
周玉黍 .
新闻记者, 2014, (09) :33-39
[32]   何处是家园?——传播研究的逻辑追问 [J].
吴飞 .
新闻记者, 2014, (09) :40-47
[33]   自行车之后是什么?——技术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 [J].
达拉斯·斯迈思 ;
王洪喆 .
开放时代, 2014, (04) :95-107+94
[34]   追问“新闻专业主义迷思”——一个历史与权力的分析 [J].
王维佳 .
新闻记者, 2014, (02) :16-22
[35]   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新闻教育的现代化 [J].
柳斌杰 .
新闻与写作, 2014, (01) :1-1
[37]   市场化趋势下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 [J].
朱清河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8) :6-12
[38]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J].
项飚 .
开放时代, 2010, (10) :117-132
[39]   新闻客观性的幻象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缘起 [J].
胡翼青 ;
吴越 .
当代传播, 2010, (02) :14-17
[40]   对“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J].
郭镇之 .
国际新闻界, 1997, (01)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