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激励结构分析:基于三个发展角度

被引:1
作者
栗战书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中共贵州省委
关键词
文明激励结构;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生态发展;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5.001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文明激励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生态发展的原动力。首先,站在农业发展角度,对农业文明被动性激励的功能做出分析,发现因制度安排等各种缺陷,使得整个农业文明对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与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其次,站在工业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文明对可持续性发展具有过度性激励的作用。最后,站在生态发展角度,对生态文明启发性激励的转型分析,认为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激励结构,导向新的发展理念,释放新的发展动力,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而且生态文明结构强激励的特征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经济史分析 [J].
李清均 ;
田也壮 .
学习与探索, 2010, (05) :156-159
[3]   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流动的空间格局与流场特征研究 [J].
赵冰 ;
王诺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886-892
[4]   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 [J].
谢来辉 .
开放导报, 2009, (05) :8-14
[5]   我国矿山生态环保问题大、责任重 [J].
庾莉萍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 (17) :51-55
[6]   积极应对挑战 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之路 [J].
宋春华 .
住宅产业, 2008, (04) :19-20
[7]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及生态恢复技术的现状 [J].
吴和政 ;
郑薇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S1) :35-37
[8]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生态占用研究 [J].
刘建兴 ;
王青 ;
孙鹏 ;
顾晓薇 ;
李广军 .
资源科学, 2007, (01) :155-159
[9]   战争与古代中国城市衰落的历史考察 [J].
蔡云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23-127
[10]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 [J].
林伯强 .
管理世界, 2005, (08) :65-7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