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

被引:24
作者
侯泉林 [1 ]
武昱东 [1 ]
吴福元 [2 ]
翟明国 [2 ]
郭敬辉 [2 ]
李忠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别-苏鲁造山带; 朝鲜半岛; 临津江构造带; 沃川构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期间,中国的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形成了大别-苏鲁造山带。针对这次碰撞作用向东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近些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模式,但都有其局限性。通过比较临津江带、沃川带与大别造山带之间的构造活动关系,结合已有的变质地质学和地质年代学数据,建立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东延模式。推测自临津江带至沃川带构成了一条较完整的中生代造山带,即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的东部延伸,原来意义上的"京畿地块"已不复存在。而岭南地块上与华北板块相似的信息可能是造山作用后期伸展拆离作用下来自朝鲜半岛北部的外来构造岩片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659 / 16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Paleozoic ophiolites and blueschists in Japan and Russian Primorye in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East Asia: A synthesis[J] . AkiraIshiwatari,TatsukiTsujimori.Island Arc . 2003 (2)
[12]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 review and new view[J] . S.K Chough,S.-T Kwon,J.-H Ree,D.K Choi.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0 (1)
[13]  
North and South China collision along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North China margins[J] . K.-J Zhang.Tectonophysic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