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锆石SHRIMP及LA-ICP-MS测年的证据

被引:114
作者
张传林 [1 ]
陆松年 [2 ]
于海锋 [2 ]
叶海敏 [1 ]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北昆仑地体; 南昆仑地体; 前寒武纪基底; 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年龄;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测年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北昆仑地体出露的前寒武纪副变质岩,沉积的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晚期,在0.9~1.0Ga和约0.8Ga发生变质;(2)北昆仑地体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增生到塔里木南缘的造山带,两期变质作用是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汇聚及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响应;(3)在南昆仑地体的西段,原认为属于古元古代的布伦阔勒群,实质是由北部中生代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南部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到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之上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孔兹岩)组成.获得南部的孔兹岩系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为600~2200Ma之间,表明其沉积年龄大约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并在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发生变质;(4)在康西瓦,获得侵入于孔兹岩眼球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505Ma,变质年龄为240Ma.结合前人对该区孔兹岩锆石U-Pb定年资料,表明南昆仑地体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弧.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J].
张传林 ;
于海峰 ;
叶海敏 ;
赵宇 ;
张东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0) :881-893
[2]   西昆仑西段三叠纪两类花岗岩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张传林 ;
于海锋 ;
王爱国 ;
郭坤一 .
地质学报, 2005, (05) :645-652
[3]   塔里木盆地中部隐伏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J].
李曰俊 ;
宋文杰 ;
吴根耀 ;
王艺芬 ;
李宇平 ;
郑多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97-104
[4]   西昆仑康西瓦加里东期孔兹岩系及地质意义 [J].
许志琴 ;
戚学祥 ;
刘福来 ;
杨经绥 ;
吴才来 ;
曾令森 ;
梁凤华 .
地质学报, 2004, (06) :733-743
[5]   塔里木西南缘南华系下部沉积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J].
王爱国 ;
张传林 ;
赵宇 ;
郭坤一 ;
董永观 .
地层学杂志, 2004, (03) :248-256
[6]   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 [J].
张传林 ;
叶海敏 ;
王爱国 ;
郭坤一 ;
董永观 .
岩石学报, 2004, (03) :473-482
[7]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8]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张传林 ;
王中刚 ;
沈加林 ;
毕华 ;
郭坤一 ;
王爱国 .
岩石学报, 2003, (03) :523-529
[9]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J].
宋彪 ;
张玉海 ;
万渝生 ;
简平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6-30
[10]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J].
肖文交 ;
侯泉林 ;
李继亮 ;
B.F.Windley ;
郝杰 ;
方爱民 ;
周辉 ;
王志洪 ;
陈汉林 ;
张国成 ;
袁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0, (S1)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