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被引:58
作者
刘军会 [1 ]
高吉喜 [2 ]
马苏 [1 ]
王文杰 [1 ]
邹长新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区; 生态保护红线;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2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4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5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引用
收藏
页码:1607 / 16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复杂地貌区域生态敏感区综合评价与保护对策——以广西钦州市为例 [J].
秦贤宏 ;
陈雯 ;
段学军 ;
董雅文 ;
王磊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4) :608-617
[2]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 [J].
乔治 ;
徐新良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8) :1349-1361
[3]   紫色丘陵区几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的比较 [J].
史东梅 ;
陈正发 ;
蒋光毅 ;
江东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01) :32-38
[4]   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 [J].
潘峰 ;
田长彦 ;
邵峰 ;
周伟 ;
陈飞 .
地理学报, 2011, 66 (11) :1497-1507
[5]   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J].
凡非得 ;
王克林 ;
熊鹰 ;
宣勇 ;
张伟 ;
岳跃民 .
生态学报, 2011, 31 (21) :6353-6362
[6]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J].
刘春霞 ;
李月臣 ;
杨华 ;
闵婕 ;
王才军 ;
张虹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631-642
[7]   北京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J].
颜磊 ;
许学工 ;
谢正磊 ;
李海龙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3117-3125
[8]   云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J].
李东梅 ;
吴晓青 ;
于德永 ;
高正文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8, (11) :5270-5278
[9]   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J].
汤小华 ;
王春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4
[10]  
Measurement of ec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based on remote sensing[J]. PAN Yaozhong, SHI Peijun, ZHU Wenquan, GU Xiaohe, FAN Yida & LI Jing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Fan Yid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