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无性系微纤丝角的时空变异模式

被引:11
作者
杨文忠
方升佐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
[2]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微纤丝角; 株间变异; 株内变异;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04.01.008
中图分类号
S718.3 [森林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 7个杨树无性系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7个无性系在胸径处的微纤丝角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α =0 0 5 )。 7个无性系胸径处微纤丝角平均值大小顺序为I- 72 >I- 6 9≥NL - 80 35 1>南林 - 1388>南林 - 895≥南林 - 4 4 7>南林 - 95 ,其中NL - 80 35 1、I - 6 9杨、I- 72杨与南林 - 95存在较明显差异 ,胸径处的微纤丝角均比南林 - 95杨约高出 30 %以上。杨树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 :在幼龄阶段 (1~ 3年 )微纤丝角逐渐增大。此后又逐渐减小 ,多项式方程可较好地描述杨树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 (R2 =0 82 6 )。微纤丝角在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为同一年轮内微纤丝角变化呈“马鞍型” ,微纤丝角在树木基部最大 ,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渐减小 ,当树高到达 13 6m后 ,微纤丝角又开始增大。微纤丝角在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也可用多项式方程来描述 (R2=0 6 16 )。本研究结果可为杨树无性系的早期选育和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J].
刘盛全 ;
江泽慧 ;
鲍甫成 .
林业科学, 2001, (02) :90-96
[2]   银杏木材微纤丝角及其与生长轮密度相关模型的建立 [J].
费本华 ;
江泽慧 ;
阮锡根 .
木材工业, 2000, (03) :13-15
[3]   火炬松木材材性变异规律 [J].
刘一星 ;
吴玉章 ;
李坚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5) :29-34
[4]   刺楸木材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研究 [J].
刘盛全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2) :186-190
[5]   x射线衍射法测定铜钱树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的研究 [J].
费本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262-265
[6]   泡桐属木材的微纤丝角和结晶度 [J].
孙成志 ;
谢国恩 .
木材工业, 1987, (02) :24-28
[7]   人工林红松纤丝倾角变异与管胞长度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J].
郭德荣 ;
杨彩民 ;
林彦 .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2, (02) :39-48+191
[8]   应用X射线衍射-(002)衍射弧法——测定木材纤维次生壁的微纤丝角 [J].
阮锡根 ;
尹思慈 ;
孙成志 .
林业科学, 1982, (01) :64-70+114
[9]  
Interpretation of X-ray diffractograms of wood for assessments of microfibril angles in fibre cell walls[J] . J. D. Boyd.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