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量的司法控制

被引:25
作者
梁志文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专利质量; 伯克-莱姆利方案; 专利权效力; 权利要求解释;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4.03.009
中图分类号
D923.42 [专利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急剧增长,大大超出产业的创新规模,使专利权的质量备受质疑。在不同的专利改革方案中,伯克-莱姆利方案强调法院在控制专利质量方面的作用,并认为它最具效率。我国法院在侵权之诉中以不侵权抗辩为手段,以权利要求的解释为媒介,间接处理专利权效力争议,扩大了法院审查专利权效力的权力,是中国版的伯克-莱姆利方案。当然,法院间接处理专利权效力的范围应限于明显无效的情形。这一路径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所确认,也为专利法上现有的技术(设计)抗辩所承认。此外,法院依行政诉讼法审查专利效力,处理的数量远远少于有效专利、民事争议以及适用专利无效宣告行政程序的数量,故有必要予以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3+178 +17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关于《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几点思考 [J].
李明德 .
知识产权, 2013, (09) :3-8+19
[2]   专利价值之谜及其理论求解 [J].
梁志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2) :130-140
[3]   论专利申请人之现有技术披露义务 [J].
梁志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1) :130-138
[4]   论专利危机及其解决路径 [J].
梁志文 .
政法论丛, 2011, (03) :69-77
[5]  
谁在制造垃圾专利?[J]. 鲁周煌.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0(11)
[6]   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性质 [J].
梁志文 .
行政法学研究, 2009, (02) :33-36
[7]   专利权与商标权确权机制的改革思路 [J].
李明德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2-18
[8]  
中国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评注[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奚晓明, 20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安建, 2009
[10]  
创新及其不满[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勒纳,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