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下蜀土中的黏土矿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10
作者
师育新
张卫国
戴雪荣
宋之光
俞立中
郑祥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4]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广州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5] 上海
关键词
下蜀黄土; 黏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风尘沉积; 镇江;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5.04.019
中图分类号
P619.2 [非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镇江大港砖瓦厂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的X衍射分析和半定量结果表明,该剖面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型,其中以伊利石(52.8%70%)和蛭石(20.6%38.5%)为主;古土壤层的伊利石相对含量高于黄土层,蛭石的变化与之相反,二者互为消长。高岭石含量为6.0%11.1%,在古土壤中的含量略高于黄土层。从剖面底部(S4)至顶部(S1),伊利石相对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蛭石和高岭石则略呈减少趋势。镇江下蜀黄土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方黄土明显不同,伊利石的结晶度总体上也较北方黄土差,反映下蜀黄土堆积区相对温暖、湿润,风化淋滤作用相对较强。从黏土矿物组合和含量来看,下蜀黄土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陕北洛川黄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 [J].
陈莉 ;
张立飞 ;
王河锦 ;
周力平 ;
陈晶 ;
袁宝印 .
科学通报, 2004, (23) :2449-2454
[2]   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特征与环境记录 [J].
李徐生 ;
杨达源 .
中国沙漠, 2002, (01) :27-32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成因研究的回顾 [J].
郑乐平 ;
胡雪峰 ;
方小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1) :54-57
[4]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李徐生 ;
王爱萍 .
地球化学, 2001, (04) :402-406
[5]   南京地区下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判别 [J].
王爱萍 ;
杨守业 ;
李从先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657-661
[6]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J].
李徐生 ;
杨达源 ;
鹿化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25-32
[7]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与环境变迁 [J].
张建军 ;
杨达源 ;
陈曰友 ;
李徐生 ;
蒋红俊 .
沉积学报, 2000, (01) :18-21
[8]   陕西洛川黄土中伊利石成因的透射电镜证据 [J].
季峻峰 ;
陈骏 ;
鹿化煜 .
科学通报, 1998, (19) :2095-2098
[9]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附视频 [J].
师育新 ;
戴雪荣 ;
李节通 ;
王家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1) :88-95
[10]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J].
徐昶 ;
林乐枝 ;
杨波 .
地质科学, 1989, (04) :34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