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恢复度量框架——Katrina飓风灾后恢复应用案例

被引:20
作者
吴吉东 [1 ,2 ,3 ]
李宁 [1 ,2 ]
周扬 [3 ]
顾孝天 [3 ]
郝晓琳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恢复; 度量框架; Katrina飓风; 灾害管理;
D O I
10.13577/j.jnd.2013.0407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83002 ; 0837 ;
摘要
灾害恢复的量化判别对于灾害管理者掌握灾害恢复进程及合理优化灾后恢复重建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弥补灾害恢复概念不统一、量化判定方法和案例研究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复杂巨系统理论,在灾害恢复理论层面,从"均衡"角度定义了灾害恢复的概念;其次,利用文献归纳法,从灾害影响的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提出了度量灾害恢复的指标体系;进而基于灾害恢复概念,提出了利用灾害恢复指标进行量化判定的模型,系统地构建了灾害恢复的度量框架;最后,以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后路易斯安那州的灾后恢复为例,判定灾区恢复进程。结果显示,经过6年多的恢复重建,灾区仍未完全恢复。灾害恢复的定量化研究可以为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模型的构建及模型参数的验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灾害恢复度量框架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案例对比分析及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TM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 [J].
吴春生 ;
王文杰 ;
刘孝富 ;
张哲 ;
郭翔 ;
陈晨 ;
冯宇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 (05) :666-672
[2]   浅析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 [J].
吴吉东 ;
李宁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3) :15-21
[3]   基于ARIO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模拟 [J].
李宁 ;
吴吉东 ;
崔维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2) :68-75
[4]   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初步探究——以1976年唐山地震为例 [J].
陈静 ;
杨旭光 ;
王静爱 .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1) :86-91
[5]   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一项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J].
赵延东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164-187+245
[6]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J].
刘婧 ;
史培军 ;
葛怡 ;
王静爱 ;
吕红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211-218
[7]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6) :1-7
[8]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J].
钱学森 ;
于景元 ;
戴汝为 .
自然杂志, 1990, (01) :3-10+64
[9]   Disaster disparities and differential recovery in New Orleans [J].
Finch, Christina ;
Emrich, Christopher T. ;
Cutter, Susan L. .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010, 31 (04) :179-202
[10]  
Urban disaster recovery: a measurement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1995 Kobe earthquake[J] . Stephanie E.Chang.Disasters .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