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10
作者
吴春生 [1 ,2 ]
王文杰 [2 ]
刘孝富 [2 ,3 ]
张哲 [2 ]
郭翔 [1 ,2 ]
陈晨 [1 ,2 ]
冯宇 [2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态恢复; Landsat T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以地震极重灾区2006、2008和2011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提取灾区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坡度和高程等地形因子对灾区主要生态系统面积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研究区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分别减少了124.6km2、461.6km2和92.3km2,其中,农田在北川、青川和平武的面积减少量最大,汶川森林面积减少了285.5km2;各生态系统在不同的高程和坡度下受地震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至2011年,灾区受损生态环境受自然演替和人工修复干扰影响,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有所恢复,面积分别增加了82.8km2、58.3km2和174.9km2,其中,草地面积增加量超过受地震破坏损失量,但灾区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效果不理想,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生态恢复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5.12”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中仍需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英文) [J].
卢涛 ;
石福孙 ;
孙庚 ;
罗艳 ;
王乾 ;
吴彦 ;
吴宁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0, (03) :301-304
[2]   成都地震重灾区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对策 [J].
刘孝富 ;
段培强 ;
王维 ;
许超 ;
张哲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6) :711-718
[3]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王登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9-2376
[4]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受损关联分析 [J].
王庆安 ;
毛竹 ;
张翔 ;
佘红英 .
四川环境, 2009, 28 (05) :44-49
[5]   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 (09) :1378-1383
[6]   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 [J].
徐国栋 ;
方伟华 ;
史培军 ;
袁艺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 28 (06) :74-83
[7]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与对策 [J].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王学志 ;
王文杰 ;
董仁才 ;
白杨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20-5825
[8]   汶川大地震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川、平武和茂县为例 [J].
张春敏 ;
王根绪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33-5841
[9]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J].
吴宁 ;
卢涛 ;
罗鹏 ;
朱单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10-5819
[10]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J].
徐新良 ;
江东 ;
庄大方 ;
邱冬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99-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