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森林大型真菌纯培养菌种的RAPD及ITS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16
作者
李海波
吴学谦
魏海龙
付立忠
吴庆其
机构
[1]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外生菌根菌; 纯培养菌种; 亲菌鉴定; ITS; RAP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6 [菌类(食用菌)];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以采自野外的4对外生菌根菌和1对木腐菌的子实体及其各自的组织分离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运用RAPD分子标记来分析组织分离菌株与子实体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产物克隆测序比较二者的ITS碱基序列差异,最终对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其纯培养菌种作出判定。RAPD分析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的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株分别在0.949、0.953以及0.969的Dice相似系数水平上聚为一类,而正红菇、香杯伞的子实体及其分离菌株仅在0.04和0.08的Dice相似系数水平上聚为一类。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子实体与其各自组织分离菌株的ITS片段在长度和碱基序列上完全一致,而正红菇、香杯伞子实体与其各自分离菌株具有数量和长度均不同的ITS片段。RAPD分析结果与ITS分析结果相互支持,表明彩色豆马勃、白乳菇以及缘盖牛肝菌的组织分离菌株为其纯培养菌种,而正红菇、香杯伞的组织分离菌株并非其纯培养菌种,RAPD和ITS二种分子标记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鉴定出外生菌根菌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其纯培养菌种。ITS分析结果还提示正红菇、香杯伞子实体内可能存在多种伴生菌。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初报 .2 廖志勇,苟才明,曾先富,等. 阿坝科技 . 2003
[12]   应用RAPD分析快速鉴定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的真伪 [J].
曾东方 ;
罗信昌 .
林业科学, 2001, (06) :59-65
[13]   银耳菌丝体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J].
汪国莲 ;
陈立国 ;
陈明 .
中国食用菌, 2001, (04) :12-14
[14]   林木菌根生物工程 [J].
花晓梅 .
世界林业研究, 2001, (01) :22-29
[15]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J].
孙文波 ;
李海鹰 ;
王桂文 ;
范嘉晔 .
广西科学, 2000, (03) :222-224
[16]   鸡油菌及其伴生细菌的组织分离 [J].
辛智海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8, (02) :92-95
[17]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 [J].
贺冬梅 ;
陈明杰 ;
汪昭月 ;
谭琦 ;
潘迎捷 .
上海农业学报, 1997, (04) :85-88
[18]   干巴菌子实体内伴生真菌的研究 [J].
杨大智 ;
朱启顺 ;
杨正斌 ;
段焰青 .
中国食用菌, 1997, (02) :8-9
[19]   外生菌根的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研究进展 [J].
黄亦存 ;
沈崇尧 ;
裘维蕃 .
真菌学报, 1992, (03) :169-181
[20]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 [J].
赵志鹏 ;
郭秀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02) :136-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