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23
作者
陆勤
陈沈良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废黄河三角洲;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动力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布类型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由陆向海粒径逐渐变细,沿岸分布上则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变粗的规律;整个研究区域的沉积物呈现较粗,分选较差,呈正偏峰态窄尖的粒度特征;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上海近岸海域近30年来的地形演变和机制探讨 [J].
黎兵 .
上海地质, 2010, 31 (03) :29-34
[3]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时空演变遥感分析 [J].
张旸 ;
陈沈良 .
海洋科学进展, 2009, 27 (02) :166-175
[4]   江苏灌河口海域现代沉积特征研究 [J].
陈君 ;
王义刚 ;
林祥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6, (01) :39-45
[5]   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设想 [J].
陈洪全 ;
张忍顺 .
生态学杂志, 2006, (01) :70-73
[6]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J].
陈沈良 ;
杨世伦 ;
吴瑞明 .
海洋科学进展, 2004, (03) :299-305
[7]   长江口南汇边滩的演变及其沉积动力机制 [J].
陈沈良 ;
张国安 ;
谷国传 .
上海地质, 2003, (04) :1-4
[8]   废黄河口两侧海岸侵蚀特征及其防护 [J].
陈宏友 .
江苏水利科技, 1995, (03) :38-43
[9]   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J].
李元芳 .
地理研究, 1991, (04) :29-39
[10]   废黄河口海岸侵蚀与对策 [J].
高抒 .
海岸工程, 1989, (01)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