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被引:72
作者
陈安定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成盆动力学; 右行剪切; 左行剪切; 复杂小断块; 残留盆地; 断陷盆地; 箕状凹陷; 苏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北盆地是典型的箕状断陷,具"坳(K2t—E1f)-断(E2d—E2s)-坳(N1-2y)"3层结构,分"裂陷、断-坳、断-翘"3种类型,历经3次抬升改造,是古近纪晚期的"残留盆地"。苏北盆地发育不同类型的断裂组合,北东、北西方向构造。文章探讨了箕状断陷形成机理,指出地层掀斜不可能通过"旋转"产生,大量的张性断层主要产生于先期逆断的盆地基底和力偶反向,箕状盆地是凹陷在同一方向上遭受拉张、裂陷和挤压、基底拱升交替作用时接受沉积或抬升削蚀的结果。而拉张和挤压的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两者的交替作用使中国东部在北西方向上形成张-压交替的"手风琴式"力学环境,从而造就了基底拱升式断-坳结合型箕状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箕状断陷类型、形成机理及含油性 [J].
杨克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2) :144-155
[22]   苏北南黄海地质构造特征 [J].
许薇龄 .
上海地质, 1987, (03) :54-64
[23]   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J].
赵重远 .
石油学报, 1984, (01) :1-8
[24]   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理与油气分布特点新议 [J].
胡朝元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2, (03) :161-167
[25]  
中国东部板块内部盆地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J]. 朱夏.石油实验地质. 1979(00)
[26]  
苏北盆地第三纪构造抬升的地震地层证据及相对剥蚀量[J]. 陈安定.小型油气藏.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