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水资源合作:矛盾与解决路径

被引:26
作者
屠酥 [1 ]
胡德坤 [2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3] 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澜沧江; 湄公河; 水资源管理; 澜湄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D814.1 [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30207 ;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沿岸6国虽然在水资源开发中涌现出各种矛盾,但由于彼此间存在现实利益的交织,所以合作是大势所趋。澜湄合作机制建立后,中国可在这一机制框架下积极倡导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实现流域国家间公平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分配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寻求水资源合作治理的道路上,中国应深化与下游国家在防洪、灌溉、航运和水电等水资源开发领域的互利合作;还可通过高层交往、技术合作、合作开发、民间交流等方式,推动与下游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周边水资源外交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湄公河下游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国政策取向与流域治理 [J].
郭延军 ;
任娜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7) :136-154+160
[2]   亚洲开发银行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J].
付瑞红 .
东南亚研究, 2009, (03) :68-72
[3]  
湄公河水资源治理的新趋向与中国应对[N]. 郭延军.东方早报. 2014 (A14)
[4]  
环境问题与国际关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薄燕, 2007
[5]  
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蕴岭主编, 2003
[6]   Water war' in the Mekong Basin? [J].
Pearse-Smith, Scott W. D. .
ASIA PACIFIC VIEWPOINT, 2012, 53 (02) :147-162
[7]  
澜沧江开发优待洄游鱼. 杨跃萍. . 2011
[8]  
Modern Myths of the Mekong. K.Mehtonen. Helsinki . 2008
[9]  
Transboundary Water Politic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Naho Mirumachi. Routledge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