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代冶铁技术初探

被引:46
作者
《中国冶金史》编写组
机构
[1] 河南省博物馆
[2] 石景山钢铁公司炼铁厂
关键词
河南地区; 炉缸; 高炉; 冶铁遗址; 生铁; 工业铁; 化铁炉; 冲天炉; 铸铁材质; 巩县铁生沟; 铁范; 冶铁技术; 泥范; 铸范; 古荣; 鼓风器; 初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河南地处中原,黄河、淮水流贯东西,桐柏、太行耸列南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人民勤劳。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并建立了发达的冶铸业。商周时期不少重要的铸铜遗址如郑州二里岗、安阳小屯、洛阳北瑶是在河南。战国时期以冶铁著称的宛冯、邓师、棠溪、龙渊也在河南。两汉时期河南地区的冶铁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十九处铁官,有六处在今河南省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西汉中期任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的孔仅,本就是河南南阳地方的大冶铁商。无论从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来说,河南的冶铁业在汉代都具有代表性。本文是就近年来考查所得,对河南汉代冶铁技术作一初步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4+138 +138-139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的探讨 [J].
李众 .
考古学报, 1975, (02) :1-22+174
[2]   铜绿山古矿井遗址出土铁制及铜制工具的初步鉴定 [J].
冶军 .
文物, 1975, (02) :19-25+99
[3]   汉代铁农器铭文试释 [J].
李京华 .
考古, 1974, (01) :61-66+60
[4]  
陕西省发现的汉代铁铧和鐴土[J]. 李长庆,何汉南.文物. 1966 (01)
[5]   战国两汉铁器的金相学考查初步报告 [J].
华觉明 ;
杨根 ;
刘恩珠 .
考古学报, 1960, (01) :73-88+136
[6]   热河兴隆发现的战国生产工具铸范 [J].
郑绍宗 .
考古通讯, 1956, (01) :29-35+12
[7]  
中国农学史[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编, 1959
[8]  
汉画象石冶铁图说明 .2 山东省博物馆. 文物 .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