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被引:20
作者:
丁伟
[1
,2
]
庞瑞洺
[1
,2
]
许清海
[1
,2
]
李月丛
[1
,2
]
曹现勇
[1
,2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表土花粉;
耕地;
荒地;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78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孢粉组合存在显著差异.果园与人工林地孢粉浓度高于耕地而低于荒地,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越大,花粉浓度越低.以松属和栎属为主的乔木花粉含量在研究区内较为稳定,耕地中草本花粉百分比高于荒地,灌木花粉和蕨类孢子低于荒地.农作物花粉含量在相应农田及附近较高,依次向周围递减.禾本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花粉在农田中平均分别为16.7%和6.7%,邻近荒地迅速降至3%以下和不足0.5%.主坐标和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样品花粉组合差异明显,低山丘陵区禾本科、藜科、蒿属、菊科、中华卷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含量和在花粉组合中的排序对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指示作用.栽培作物、蒿属、藜科等的空间分布可以较好地反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海拔降低,纬度南移,禾本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花粉增加,蒿属和藜科花粉减少.低山丘陵区花粉组合特征与历史时期平原区人类清除自然植被从事农业耕作的初始阶段相近,可能对平原区人类活动初始阶段环境特征具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47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