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16
作者
吴诗勇
李自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精细地质; 成因单元; 结构单元; 流动单元; 表外储层;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水驱采油后期,油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动剩余油却滞留于地下。要提高这部分油层的采收率,必须加强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认识。精细地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对其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从储集层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特征出发,概述了精细地质研究的内容为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流动单元的研究、表外储层研究、地质建模等。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1]  
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相储层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隋军等著, 2000
[12]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夏位荣等编著, 1999
[13]   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新思路 [J].
曹树春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1) :39-43
[14]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J].
胡向阳 ;
熊琦华 ;
吴胜和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07-112+0
[15]   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杏北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J].
宋保全 ;
李音 ;
席国兴 ;
韩宏学 ;
彭勃 .
石油学报, 2001, (01) :72-77+3
[16]   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J].
赵翰卿 ;
付志国 ;
吕晓光 ;
田东辉 ;
王广运 .
石油学报, 2000, (04) :109-113+125
[17]   北三区主力油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分布探讨 [J].
马利民 ;
齐玉柱 ;
高尔双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0, (01) :22-26+52
[18]   储层地质模型及随机建模技术 [J].
吕晓光 ;
王德发 ;
姜洪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0, (01) :10-13+16
[19]   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发展动向 [J].
穆龙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6) :42-46+6
[20]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状况及动用途径 [J].
林影 ;
麻成斗 ;
郭玮琪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5) :2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