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干热区两年生木豆(Cajanus cajan)人工林营养循环和养分利用效率

被引:8
作者
拜得珍
纪中华
沙毓沧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木豆人工林; 营养循环; 养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样方调查和采样,对元谋干热区2年生不同种植密度木豆人工林养分的营养循环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林分的营养循环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而养分的利用效率则一样。0.8×0.8m2、1.0×0.8m2和1.0×1.0m2种植密度下林分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497.64、1326.26和1046.00kg/(hm.2a),其中从土壤中年吸收养分量以Ca最多,N、K次之,Mg、P再次,Fe、Cu最少,且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养分的归还量分别为476.30、729.95和518.98kg/(hm.2a);存留量分别为753.34、596.3和527.07kg/(hm.2a);大量元素养分的循环速率分别为0.49、0.55和0.49,微量元素养分循环速率分别为0.79、0.83和0.80。据此提出,对于生长旺盛后期的林分,采取适量施肥和调整林分密度等经营措施,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加林分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存留量。同时得出1.0×0.8m2的种植密度更有利于系统内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养分利用效率和保持地力持久。与油松、刺槐、板栗、锥栗等相比,木豆对养分的利用效率明显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093 / 10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3种复合种植模式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的初探 [J].
拜得珍 ;
纪中华 ;
杨艳鲜 ;
方海东 ;
廖承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160-163+167
[2]   京北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J].
薛智德 ;
刘世海 ;
余新晓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37-40
[3]   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生态农业模式 [J].
纪中华 ;
刘光华 ;
段曰汤 ;
沙毓沧 ;
李建增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5) :19-22
[4]   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 [J].
杨艳鲜 ;
刘光华 ;
杨顺林 ;
冯光恒 .
云南农业科技, 2003, (05) :9-11
[5]   刺槐人工林养分利用效率 [J].
刘增文 ;
李雅素 .
生态学报, 2003, (03) :444-449
[6]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参数研究 [J].
刘增文 ;
赵先贵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04) :21-24
[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云南土壤退化过程研究 [J].
何毓蓉 ;
张丹 ;
张映翠 ;
朱宏业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4) :1-5+38
[8]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J].
陈辉 ;
何方 .
林业科学, 1999, (06) :19-27
[9]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J].
沈国舫 ;
董世仁 ;
聂道平 .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5, (04)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