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西段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特征分析

被引:28
作者
刘殿鹤 [1 ]
李凤杰 [1 ]
郑荣才 [1 ,2 ]
刘琪 [1 ]
蒋斌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相模式; 下干柴沟组; 柴北缘西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钻井、录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柴北缘西段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下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在鄂博梁—冷湖潜西地区发育了一套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马海—南八仙地区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相应地建立了下干柴沟组沉积相模式。由此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分布规律,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847 / 8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凤杰 ;
刘琪 ;
刘殿鹤 ;
祁文珍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1) :44-49
[2]   柴西乌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体系研究与有利储集层预测 [J].
易定红 ;
王斌婷 ;
裴明利 ;
曹正林 ;
刘应如 ;
李红哲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 (05) :10-13+9
[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 [J].
郑荣才 ;
王海红 ;
韩永林 ;
王成玉 ;
牛小兵 ;
王昌勇 .
岩性油气藏, 2008, (03) :21-26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地震相 [J].
刘伟 ;
闫林 ;
顾家裕 ;
李海东 .
天然气工业, 2008, (05) :35-37+139
[5]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3~1Ⅰ和E3~1Ⅱ砂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J].
董文举 ;
张道伟 ;
邵毅 ;
王彬 ;
刘振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11-115
[6]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J].
王步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670-672
[7]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下干柴沟组体系域和沉积相 [J].
李军 ;
吴因业 ;
崔化娟 ;
刘忠 ;
江波 ;
吴卫安 ;
郭彬程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70-372
[8]   柴达木盆地自然伽玛曲线在古气候及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杨平 ;
陈晔 ;
刘泽纯 .
古地理学报, 2003, (01) :94-102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J].
王鹏 ;
赵澄林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