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3~1Ⅰ和E3~1Ⅱ砂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被引:16
作者
董文举 [1 ]
张道伟 [1 ]
邵毅 [1 ]
王彬 [1 ]
刘振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下干柴沟组; 红泉地区; 柴达木盆地; 滚动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31可划分出4个砂层组,在对下干柴沟组E31Ⅰ和E31Ⅱ砂层组岩心的观察描述和沉积相的电性特征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这2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并根据微相模式识别和单井相分析,建立了沉积序列和沉积演化模式,并结合剖面沉积微相和砂岩含量和分布,绘制了E31Ⅰ和E13Ⅱ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结果表明,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13Ⅰ和E31Ⅱ砂层组发育有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前缘席状砂体也有较好的好育,二者均是储集砂体发育的有利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安塞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研究 [J].
赵虹 ;
党犇 ;
李文厚 ;
杨晓奇 ;
党永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92-497
[2]   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在濮城油气田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J].
周金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68-70
[3]   胜坨气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J].
唐海发 ;
赵彦超 ;
汪立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3) :257-260
[4]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3~3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J].
李友强 ;
文志刚 ;
李维峰 ;
祁利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201-204
[5]   沉积微相对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 [J].
何顺利 ;
郑祥克 ;
魏俊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72-73
[6]   泌阳凹陷双江地区核三段Ⅱ、Ⅲ、Ⅳ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J].
于广瀛 ;
周锋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Z2) :77-80
[7]   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 [J].
陈程 ;
孙义梅 ;
邓宏文 .
现代地质, 2001, (01) :88-93
[8]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J].
陈波 ;
李孝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1) :118-120+21
[9]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沙三中亚段第Ⅰ、Ⅱ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J].
唐大海 ;
罗启厚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0, (01)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