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生烃动力学探索油气田气体来源

被引:7
作者
米敬奎
刘新华
杨孟达
杨荣丰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同位素动力学; 苏里格气田; 上古生界; 气源;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3.022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体碳同位素探索油气来源的传统方法由于受源岩类型、源岩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结合在这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本文利用热模拟实验,通过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计算,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苏里格气田气体的主要是他源阶段累积气,来源于气田南部高成熟区域、西部的天环坳凹陷气体的贡献比例分别为49%、22%,气田区域的源岩累积气体占29%。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天然气的碳同位素比值建立热成因气模型 [J].
Melodye A R ;
George E C ;
Chung H M ;
刘全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Z3) :19-26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J].
付少英 ;
彭平安 ;
刘金钟 ;
张文正 ;
李剑峰 ;
昝川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12-818
[3]   干酪根二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J].
熊永强 ;
耿安松 ;
王云鹏 ;
刘德汉 ;
贾蓉芬 ;
申家贵 ;
肖贤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15-320
[4]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
任战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39-349
[5]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J].
任战利,赵重远,张军,于忠平 .
沉积学报, 1994, (01) :56-65
[6]  
油气地球化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启军,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