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康马拆离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时代

被引:10
作者
王晓先 [1 ,2 ]
张进江 [2 ]
闫淑玉 [2 ,3 ]
刘江 [2 ,4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藏南; 康马穹窿; 康马拆离断层; 构造特征; 40Ar/39Ar定年;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藏南康马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的经典代表,穹窿内发育上、下两条拆离断层并将穹窿分为三个构造层,其中上拆离断层分隔了上构造层未变质/轻微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和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而下拆离断层,即康马拆离断层,分隔了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下构造层的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受康马拆离断层的影响,其上下两盘靠近拆离断层面处的岩石遭受强烈的韧性变形改造,形成了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花岗质糜棱岩,宏观构造解析以及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康马拆离断层经历了上盘向北的伸展拆离。本次研究采用40Ar/39Ar定年方法,选择拆离断层带内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中同变形新生白云母进行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23±0.15 Ma,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认为其代表了向北伸展拆离的变形时间,即康马拆离断层的活动时代,该时代与康马穹窿南部的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时代一致,从年代学上暗示二者可能为同一条拆离断层,是在不同区域的出露,但该结论仍然需要更多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来证实。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模式探讨附视频 [J].
张进江 ;
王佳敏 ;
王晓先 ;
张波 .
地质科学, 2013, (02) :362-383
[2]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 [J].
王晓先 ;
张进江 ;
刘江 ;
闫淑玉 ;
王佳敏 .
科学通报, 2012, (33) :3162-3172
[3]  
Ductile deformation within Upper Himalaya Crystalline Sequence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in Nyalam area,Southern Tibet[J]. LELOUP P.H.,MAHEO G.,PAQUETTE J.L..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6)
[4]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around the Gyirong basin, north Himalaya, and onset of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J].
Yang XiongYing ;
Zhang JinJiang ;
Qi GuoWei ;
Wang DeChao ;
Guo Lei ;
Li PengYuan ;
Liu Jiang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 52 (08) :1046-1058
[5]   西藏南部康马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J].
夏斌 ;
徐力峰 ;
张玉泉 ;
李建峰 ;
王彦斌 .
矿物岩石, 2008, (03) :72-76
[6]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 [J].
张进江 .
地质通报, 2007, (06) :639-649
[7]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J].
张进江 ;
郭磊 ;
张波 .
地质科学, 2007, (01) :16-30
[8]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系中糜棱岩带构造特征及变形分析 [J].
张波 ;
张进江 ;
郭磊 ;
王维亮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692-699
[9]   雅拉香波穹隆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剪切作用类型研究 [J].
张波 ;
张进江 ;
郭磊 .
新疆地质, 2005, (01) :4-9
[10]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J].
刘文灿 ;
王瑜 ;
张祥信 ;
李惠民 ;
周志广 ;
赵兴国 .
地学前缘, 2004, (04) :49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