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医疗程序中“社会危险性”评价机制之细化

被引:17
作者
倪润
机构
[1]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再犯行为; 再犯可能性; 反社会人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在我国,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社会危险性"应包括"严重的再犯行为"与"极高的再犯可能性"两个要件。其中前者须满足三个要件,即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严重侵害人身法益以及针对社会公众。对后者的判断应综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是否在向严重性发展;二是精神病人是否具有攻击性人格;三是精神病人是否长时间持续缺乏对自己病情的理解和对不法行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四是精神病人和被害人的关系是否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唯一原因。此外,在强制治疗的入院、补充原则的适用以及强制治疗解除的证明上,我国应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和"清楚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最后,犯罪预防的法益优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人身自由的法益,因此,对于犯罪行为人精神疾病治愈但反社会人格仍旧存在时,应对其继续封闭收治,但要注重在程序上保障其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 [J].
陈卫东 .
中国法学, 2011, (06) :32-42
[2]   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J].
陈卫东 ;
程雷 ;
孙皓 ;
潘侠 ;
杨剑炜 .
证据科学, 2011, 19 (02) :193-215
[3]   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调查 [J].
蒋奖 ;
许燕 .
中国特殊教育, 2007, (05) :80-85
[4]   我国刑法中轻罪与重罪若干问题研究 [J].
黄开诚 .
现代法学, 2006, (02) :98-106
[5]  
异常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DavidH.Barlow, 2006
[6]  
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著, 2004
[7]  
德国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 2001
[8]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