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征与健康评价

被引:14
作者
周金星 [1 ]
漆良华 [1 ]
张旭东 [1 ]
周小玲 [2 ]
许忠坤 [2 ]
李锡泉 [2 ]
刘秋芳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 植被恢复群落; 土壤结构特征; 健康评价; 山丘土壤侵蚀区; 女儿寨流域;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06.06.007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对湘西女儿寨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和健康评价的结果表明:荒草灌丛容重最高,人工林土壤容重高于天然林及混交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林分类型优于荒草灌丛类型,天然林优于人工林,0~20 cm土层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油桐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其次,而润楠次生林、荒草灌丛、杉木人工林较低;各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大小排序为:毛竹杉木混交林>马尾松天然林>荒草灌丛、润楠次生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荒草灌丛最差,油桐人工林最好,其余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女儿寨流域及我国类似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虎陈霞 .
生态学报, 2006, (03) :647-654
[2]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J].
李阳兵 ;
魏朝富 ;
谢德体 ;
高明 .
土壤通报, 2006, (01) :51-55
[3]   鲁中石质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结构特征 [J].
刘霞 ;
王丽 ;
张光灿 ;
刘信儒 ;
梁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51-54
[4]   长江上游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结构质量及保水抗蚀性研究 [J].
何毓蓉 ;
廖超林 ;
张保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3-6
[5]   岷江上游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J].
宁丽丹 ;
石辉 ;
周海军 ;
刘世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05-1410
[6]   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研究 [J].
李志辉 ;
漆良华 ;
柏方敏 ;
陈晓萍 ;
何友军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05) :32-35
[7]   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 [J].
张华 ;
张甘霖 .
土壤, 2001, (06) :326-330+333
[8]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J].
杨培岭 ;
罗远培 ;
石元春 .
科学通报, 1993, (20) :1896-1899
[9]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M].彭镇华;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0]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袁嘉祖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