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典型矿区1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11
作者
高翔 [1 ]
蔡雄飞 [1 ]
王济 [1 ]
戴凌骏 [1 ]
穆悦 [1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变化; 驱动力; 贵州典型煤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选取贵州六盘水市汪家寨煤矿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的ETM影像、2005年的ASTER影像和2010年的ALOS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煤矿区2000-201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汪家寨矿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是耕地转为工矿用地,草地,灌木,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但变化不大;该矿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煤矿开发及农业发展及生态治理政策因子。煤矿开发及农业发展是使生态格局恶化的驱动力因子;水土流失治理政策的实施和矿区生态恢复建设的开展是使生态格局改善的驱动力因子。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旨在为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Ecological process indicators used for nature protection scenario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of SW Norway[J] . Ecological Indicators . 2006 (2)
[12]  
Analysis of pattern–process interactions based on landscape models—Overview, general concept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 . 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6 (4)
[13]  
Cattle, crops and clearing: Regional drivers of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Brigalow Belt, Queensland, Australia, 1840–2004[J] . Leonie Seabrook,Clive McAlpine,Rod Fensha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06 (4)
[1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驱动因子分析 [J].
甘红 ;
刘彦随 ;
王静 ;
吴佩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4) :113-116
[15]   三峡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江晓波 ;
马泽忠 ;
曾文蓉 ;
周万村 ;
周爱霞 ;
李爱农 ;
孙育秋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4) :108-112
[16]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 [J].
李秀珍 ;
布仁仓 ;
常禹 ;
胡远满 ;
问青春 ;
王绪高 ;
徐崇刚 ;
李月辉 ;
贺红仕 .
生态学报, 2004, (01) :123-134
[17]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李晓文 ;
方精云 ;
朴世龙 .
地理学报, 2003, (05) :659-667
[18]   基于RS与GIS的陇东黄土高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马安青 ;
陈东景 ;
王建华 ;
高小红 ;
周月敏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56-59
[19]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惠明 ;
尹爱国 ;
苏志尧 .
生态科学, 2002, (01) :82-85
[20]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J].
陈文波 ;
肖笃宁 ;
李秀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