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被引:137
作者
侯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科法学; 法学院; 经验研究; 研究者; 法社会学; 法教义学; 知识传统;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4.05.004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正>社科法学倡导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法律问题。这与以规范文本为中心的法解释学及其新兴衍生品——法教义学——有显著的区别。近年来,随着从德国留学回国或深受德国法传统影响的学者日益增多,法教义学的研究日渐兴盛。1虽然法教义学者特别是来自部门法的法教义学者,对社科法学采取相当克制或友善的态度,"教义学的主张无意排斥其他的法学研究进路",2但是在中国法学的知识竞争格局中,社科法学者多少感受到了来自法教义学的挑战。因为相较于注重逻辑、体系构建的法教义学,社科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 [J].
冯军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72-197
[2]   宪法教义学初阶 [J].
张翔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16-936
[3]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J].
强世功 .
文化纵横, 2013, (05) :114-120
[4]   法律实证研究中的“经验” [J].
陈柏峰 .
法学, 2013, (04) :21-25
[5]   社科法学的跨界格局与实证前景 [J].
侯猛 .
法学, 2013, (04) :30-35
[6]   法律人从政 合理性分析及其验证 [J].
程金华 .
中外法学, 2013, 25 (01) :114-132
[7]   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 [J].
白斌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3) :5-17
[8]   从中国犯罪率数据看罪因、罪行与刑罚的关系 [J].
白建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44-159+223
[9]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J].
强世功 .
开放时代, 2009, (12) :10-39
[10]   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 以民法方法为重点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08, (02) :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