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Ⅱ.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王育红 [1 ]
蔡典雄 [2 ]
姚宇卿 [1 ]
吴雪萍 [2 ]
吕军杰 [1 ]
李俊红 [1 ]
丁志强 [1 ]
张洁 [1 ]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温度;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温度记录仪全年连续观察0、5、10、3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分析豫西旱作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比,(1)0~30 cm平均土壤温度周年的变化,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具有稳定地温的效果。1~12月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较高,6~9月份明显偏低。(2)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表层温度表现出"高温时降温,低温是增温"的效果。随着土层的加深,这种效果减弱。15cm土层,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从冬小麦播种至拔节,表现低温效应;深松覆盖在夏休闲高温期呈现出增温现象。(3)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有抑制作用,地上部表现为株高降低,分蘖和主茎叶龄减少,地下部表现为次生根数减少,耕层(0~20 cm)根重减轻,干物质积累速度缓慢。拔节后,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冬小麦生长发育加快,至抽穗期除分蘖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 [J].
李友军 ;
黄明 ;
吴金芝 ;
姚宇卿 ;
吕军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42-45+101
[2]   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 [J].
高亚军 ;
李生秀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15-19
[3]   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 [J].
王育红 ;
姚宇卿 ;
吕军杰 ;
黄江涛 ;
张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151-153
[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和应用前景分析 [J].
常旭虹 .
耕作与栽培, 2004, (01) :1-3+44
[5]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金轲 ;
吴会军 ;
白占国 ;
张灿军 ;
姚宇卿 ;
吕军杰 ;
王育红 ;
杨波 ;
Roger Hartmann ;
Donald Gabriels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9) :1044-1049
[6]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J].
吕军杰 ;
姚宇卿 ;
王育红 ;
王海洋 ;
张宪初 .
土壤通报, 2003, (01) :74-76
[7]   土壤深松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 [J].
王法宏 ;
王旭清 ;
任德昌 ;
于振文 ;
余松烈 .
核农学报, 2003, (01) :56-61
[8]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下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 [J].
陈素英 ;
张喜英 ;
刘孟雨 .
中国农业气象, 2002, (04) :35-38
[9]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朱自玺 ;
赵国强 ;
邓天宏 ;
方文松 ;
付祥军 .
生态农业研究, 2000, (01) :36-39
[10]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 [J].
庄恒扬 ;
刘世平 ;
沈新平 ;
陈后庆 ;
陆建飞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04)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