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环境坡耕地改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戴全厚 [1 ]
刘国彬 [2 ]
薛萐 [2 ]
余娜 [1 ]
兰雪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耕地改造; 土壤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8.04.015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在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内选取营造果园和修建梯田两种坡耕地改造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土壤碳库各组分随改造年限显著增加。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总体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改造为果园后,TOC,LOC和NLOC表现规律不一,但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CPI和CPMI随年限波动式上升,其后CPI逐渐趋于稳定,而CPMI开始缓慢回落,30 a时仍较坡耕地增加。研究表明,通过工程和营造果园可以提高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使土壤经营和管理趋于科学化,土壤质量向良性发展。相关性分析说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极其密切,可以作为反映坡耕地改造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Soi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on Loess Plateau:challenge and prospective. Liu Guobin. AM-BIO . 1999
[2]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研究 [J].
张付申 .
土壤肥料, 1996, (06) :33-35
[3]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J].
沈宏 ;
曹志洪 ;
胡正义 .
生态学杂志, 1999, (03) :33-39
[4]   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沈宏 ;
曹志洪 ;
徐志红 .
土壤学报, 2000, (02) :166-173
[5]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沈宏 ;
曹志洪 .
生态学报, 2000, (04) :663-668
[6]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肥料, 2000, (06) :3-7
[7]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J].
贾松伟 ;
贺秀斌 ;
陈云明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78-80+84
[8]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J].
苏静 ;
赵世伟 ;
马继东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3) :50-52+179
[9]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徐明岗 ;
于荣 ;
孙小凤 ;
刘骅 ;
王伯仁 ;
李菊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59-465
[10]   坡地黑土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土壤碳损失量计算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S1)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