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运动:人类本性的延承与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

被引:19
作者
王智慧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
搏击; 暴力; 人类本性; 文化延承; 差异;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2.01.008
中图分类号
G886 [拳击、摔跤、柔道、相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搏击运动为研究对象,从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对搏击运动进行解读,认为:搏击与暴力是人类本性延承与发展的需要;搏击格斗随着人类的起源而存在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延续,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竞争与生存;不同文化母体的依附成为搏击运动生存发展的基础;搏击是一种生物现象具有双重性,即是人类保持自身生物优势和抵抗自身退化的有效手段又是现代人生活中宣泄不良情绪的主要途径之一;搏击运动演绎着不同的文化象征是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人类的遗传、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不同人种在搏击技能的表现中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奥运会运动成绩的人种差异 [J].
席焕久 ;
裴林国 ;
程鹏 ;
李文慧 .
体育科学, 2010, 30 (06) :81-84+96
[2]   对体育“暴力”的人类学解释 [J].
谭红春 ;
彭兆荣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08) :18-22
[3]   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 [J].
卢元镇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5) :369-372
[4]  
中国武术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伟良编著, 2003
[5]  
韩非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周·战国)韩非撰,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