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

被引:19
作者
李德俊 [1 ,2 ]
唐仁茂 [3 ]
向玉春 [3 ]
柳草 [4 ]
陈英英 [2 ]
徐桂荣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3] 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4]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ThiesClima激光雨滴谱仪; 微波辐射仪; 雨滴谱型; 降水相态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3 [湿度、降水和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86 / 13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08年10月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及气候背景分析 [J].
周倩 ;
程一帆 ;
周甘霖 ;
王式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高原气象, 2011, 30 (01) :22-29
[2]   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J].
辜旭赞 .
高原气象 , 2011, (01) :150-157
[3]   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廓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研究 [J].
刘亚亚 ;
毛节泰 ;
刘钧 ;
李峰 .
高原气象, 2010, (06) :1514-1523
[4]   利用多种卫星研究台风“艾云尼”宏微观结构特征 [J].
赵姝慧 ;
周毓荃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254-1260
[5]   河南省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孙仲毅 ;
王军 ;
靳冰凌 ;
邢用书 ;
芦阿咪 ;
孙日丁 ;
黄真文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338-1344
[6]   基于TRMM卫星探测对宜宾夏季两次暴雨过程的比较分析 [J].
李德俊 ;
李跃清 ;
柳草 ;
林莉 .
气象学报, 2010, 68 (04) :559-568
[7]   大连地区一次区域暴雪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J].
梁军 ;
张胜军 ;
王树雄 ;
张彩凤 ;
黄振 .
高原气象 , 2010, (03) :744-754
[8]   基于SATP和SIFT方法分析雨滴谱特征及参数关系 [J].
杨加艳 ;
肖辉 ;
肖稳安 ;
秦元明 .
高原气象 , 2010, (02) :486-497
[9]   地形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灾害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曾明剑 ;
陆维松 ;
梁信忠 ;
王文兰 ;
周嘉陵 .
高原气象, 2009, 28 (06) :1376-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