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流湿地基质中酶的分布与氮磷及有机质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许巧玲 [1 ]
王小毛 [2 ]
崔理华 [2 ]
李哲 [2 ]
林顺娇 [2 ]
机构
[1]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酶活性; 污染物; 空间分布;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8.15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为了解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基质中氮磷和有机质的关系,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微宇宙试验系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运行试验,分析种植植物的皇竹草系统和不种植物的对照系统基质中不同深度层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基质中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这6种酶的活性在上层(0~<10cm)的分布特点相一致,即皇竹草系统基质中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系统(P<0.05).在垂直方向上,两个系统中6种酶的活性都表现为上层显著较高,这与基质中w(TN)、w(TP)和w(有机质)的分布规律相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脲酶活性与w(TN)、w(TP)、w(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51、0.970、0.933,P均小于0.01),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均与w(T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97、0.916,P均小于0.01),磷酸酶活性与w(TP)、w(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25、0.919,P均小于0.01),转化酶活性与w(T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9,P<0.05),纤维素酶活性与w(有机质)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P<0.05).研究显示,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种植皇竹草有助于提高基质中酶的活性,酶活性与氮磷及有机质等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13 / 12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 [J].
解丽娜 ;
贡璐 ;
朱美玲 ;
刘曾媛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11) :1306-1313
[2]   白洋淀湿地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与污染物关系研究 [J].
聂大刚 ;
王亮 ;
尹澄清 ;
王为东 .
湿地科学, 2008, (02) :204-211
[3]   小叶章湿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的关系 [J].
万忠梅 ;
宋长春 .
湿地科学, 2008, (02) :249-257
[4]   生物托盘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分布状况 [J].
张宝军 ;
白晓龙 ;
何康林 ;
冯启言 ;
程宇婕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9) :26-27+116
[5]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作用机制 [J].
籍国东 ;
倪晋仁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06) :71-75
[6]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 [J].
吴振斌 ;
梁威 ;
成水平 ;
贺锋 ;
傅贵萍 ;
陈辉蓉 ;
邓家齐 ;
詹发萃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5) :622-624
[7]  
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构建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崔理华, 2009
[8]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5
[9]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10]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hotspots of enzyme activity in soil as affected by living and dead roots—a soil zymography analysis [J].
Marie Spohn ;
Yakov Kuzyakov .
Plant and Soil, 2014, 379 :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