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

被引:6
作者
张敏刚
陈雨历
李金良
陈维秀
张萍
机构
[1]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济南
[3] 现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外科
[4] 济南
关键词
尿失禁; 膀胱,神经源性; 外科手术; 儿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6.92 [];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评价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括约肌功能不全所致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方法 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 2 3例 ,年龄 5~ 1 4岁 ,均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和髂腰肌盆底悬吊术 ,1 4例同时行双层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 结果  2 3例术后随访 5~ 32个月 ,平均 1 8个月 ,控尿满意 (昼夜均能保持 3h以上完全干燥 ) 1 3例 ,好转 (部分控尿 ,白天偶有尿失禁或夜间尿床 ) 7例 ,无效 (症状无改善 ) 3例 ,总有效率为 87%。术前最大膀胱容量 (1 51 .5± 72 .8)ml、漏点压 (32 .3± 6 .5)cmH2 O(1cmH2 O =0 .0 98kPa)、最大尿道压 (38.4± 1 3 .7)cmH2 O、最大关闭压 (2 2 .8± 1 3 .2 )cmH2 O、功能尿道长度 (3 .9± 1 .8)cm ;术后分别为 (2 1 1 .6± 63 .3)ml、(49.8± 1 6 .4)cmH2 O、(50 .8± 1 2 .3)cmH2 O、(32 .9± 1 2 .5)cmH2 O、(5 .6± 2 .0 )cm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 (P<0 .0 1 )。膀胱造影显示膀胱颈漏斗状开放下垂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可增加尿道静息压和动力压 ,改善盆底肌功能 ,提高控尿能力 ,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较低所致神经源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小儿神经原性膀胱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 [J].
陈雨历 ;
刘宇 ;
李金良 ;
袁峰 ;
郑曰宏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 (01) :27-29
[2]   髂腰肌盆底悬吊治疗小儿大小便失禁 [J].
陈雨历 ;
崔新海 ;
李金良 ;
董志行 ;
王克来 .
中华外科杂志, 1994, (12) :7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