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24
作者
俞杭平
唐天驷
王以进
丁亮华
徐南炜
朱晓宇
机构
[1] 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2] 上海大学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
[3] 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
[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医院骨科
[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随访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 [矫形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随访研究,探讨对无明显后凸畸形和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是否有必要加用钛板内固定。方法采用1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测量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钛板内固定组在2.0Nm纯力矩载荷下的运动范围;应用有限元力学分析计算出各时相两组的骨痂强度及与融合节段相邻部分的平均应力水平。临床随访同时期施行单纯植骨融合的27例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18例患者,比较3年以上疗效;同时随访行单纯植骨融合的33例患者,评价10年以上疗效。结果尸体标本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术后即刻加用钛板内固定组的稳定性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P<0.05)。有限元力学分析显示:术后0.5年起单纯植骨融合组的骨痂强度和融合节段相邻的C5椎体平均应力水平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组基本相当;颈椎前部结构总体应力水平随植骨融合而增加,后部结构总体应力水平随植骨融合而减小。单纯植骨融合组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组术后3年以上随访疗效相当;单纯植骨融合术后10年以上随访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不伴明显后凸畸形和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疗效相当。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务实、创新,努力提高我国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 [J].
唐天驷 ;
俞杭平 .
中华骨科杂志, 2002, (01) :4-5
[2]   应用现代技术治疗颈椎疾患 [J].
党耕町 .
中华骨科杂志, 2001, (04) :1-1
[3]  
骨科临床解剖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郭世绂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