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蓝细菌)灰岩储层成因类型

被引:24
作者
赵贤正
陈子炓
陈洪德
寿建峰
施泽进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
[3] 杭州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系; 湖相藻灰岩;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05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两类 :滨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丘灰岩。滨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丘灰岩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特征、岩石类型和储层特征。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分布较广 ,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目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主要见于西部地区的跃西、跃东、七个泉、狮子沟、花土沟、尖顶山、南翼山和大风山等地区 ,层位上从下干柴沟组上段 (E23 )至上油砂山组 (N22 )均有分布。E23 和N1的藻 (蓝细菌 )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西 (西南 )地区 ,N12 和N22 的藻 (蓝细菌 )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东(东北 )地区 ,这与柴达木盆地的湖水进退、沉积中心的迁移及盆地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滨湖亚相藻 (蓝细菌 )坪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 ,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有关。浅湖亚相藻 (蓝细菌 )丘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 ,同时也发育原生枝管状钙藻 (绿藻门的松藻科 )的藻管孔 ,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及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J].
孙岩 ;
沈安江 ;
徐洋 ;
林年添 .
沉积学报, 2002, (01) :61-69
[2]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区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J].
陈子炓 ;
寿建峰 ;
斯春松 ;
王少依 ;
沈安江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1) :53-58
[3]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礁灰岩及礁灰岩油气藏 [J].
钱凯 ;
王淑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6, (05) :1-7
[4]   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以山东胜利油田下第三系碳酸盐岩为例 [J].
周自立 ;
杜韫华 .
石油实验地质, 1986, (02) :123-132+192
[5]   洞庭拗陷下第三系沅江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探讨 [J].
曹淑韵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4, (01) :24-31+89
[6]   大安寨石灰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圈闭 [J].
强子同 ;
杨植江 ;
王建民 ;
杨宝善 ;
王敏英 .
地球化学, 1981, (03) :232-241+318
[7]   黄骅盆地早第三纪沉积史与环境特征 [J].
张服民 ;
简宗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1, (02) :141-157
[8]   华东北部下第三系礁灰岩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钱凯 ;
王素民 ;
刘淑范 ;
时华星 .
科学通报, 1980, (24) :1140-1142
[9]   山东滨县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藻类化石 [J].
朱浩然 .
古生物学报, 1979, (04) :327-346+415
[10]  
中国湖相碳酸盐岩[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王英华等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