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95
作者
赵媛
杨足膺
郝丽莎
牛海玲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石油资源流动; 源地系统; 汇地系统; 空间位移; 空间形变;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年中选取5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分析 [J].
郝丽莎 ;
赵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1) :1897-1906
[2]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J].
刘彦随 ;
王介勇 ;
郭丽英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69-4274
[3]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J].
王介勇 ;
刘彦随 .
资源科学, 2009, 31 (07) :1188-1194
[4]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J].
王倩倩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谭丹 ;
揣小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33-841
[5]   济南市商业地价的数字地价模型解译 [J].
王爱萍 ;
黄家柱 ;
闾国年 ;
闫弘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2) :143-147
[6]   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J].
李闯 ;
刘吉平 ;
刘庆凤 ;
于洋 .
湿地科学, 2008, (02) :167-172
[7]   基于GIS的景观空间分布趋势分析——以福清市为例 [J].
白丽月 ;
伍世代 ;
朱佳佳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3-25
[8]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
陈志刚 ;
王青 ;
黄贤金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7, (04) :457-462
[9]   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人口学分析 [J].
刘娟 .
人口学刊, 2007, (01) :16-21
[10]   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 [J].
王欣 ;
吴殿廷 ;
肖敏 .
经济地理, 2006, (06) :97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