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产量预测模型应用新方法

被引:5
作者
刘传喜
王树平
刘延庆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模型参数; 产量预测模型; 油气田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8 [油气产量与可采储量];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模型较多,其中应用较广的有HCZ,Logistic,Weibull等模型,它们得以应用的基本条件是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进入递减阶段。在油气田开发初期,生产数据较少,这些产量预测模型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对预测模型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油气田开发初期少量数据即可获得模型参数,使产量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油气田开发初期。同时,提出了模型优选方法,为不同油气田选择合理的产量预测模型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三重介质部分射开渗流模型研究与试井曲线分析 [J].
陈方方 ;
贾永禄 ;
张福祥 ;
雷胜林 ;
杨向同 ;
覃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801-805
[2]   低渗岩性气藏开发选区评价方法研究 [J].
刘传喜 ;
姚合法 ;
严谨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697-702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用储量计算新方法 [J].
陈志海 ;
常铁龙 ;
刘常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3) :315-319+328
[4]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对策——以塔河油田主体开发区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J].
陈志海 ;
刘常红 ;
杨坚 ;
黄广涛 ;
鲁新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23-629
[5]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预测石油可采储量上的应用——以胜利樊家油区为例 [J].
彭敦陆 ;
徐士进 ;
王汝成 ;
郭延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33-36
[6]   预测水驱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J].
陈元千 .
断块油气田, 1998, (01) :27-32
[7]  
油气藏工程实用预测方法文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建国,张栋杰著, 2002
[8]  
油气藏工程实用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陈元千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