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

被引:20
作者
尹国胜 [1 ]
杨明桂 [2 ]
马振兴 [1 ]
刘细元 [1 ]
杨永革 [1 ]
龙梅梅 [3 ]
机构
[1]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
[3]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关键词
花岗岩地质; 花岗岩地貌; “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s1.019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三清山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中的怀玉古岛弧地体之上,已知有9亿多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山体面积229.5km2、主峰海拔高程1816.9m,是在中生代区域构造隆起的背景上,又在三角形断块构造控制下进一步隆升的"隆上隆"山体,主要由"A"型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富钾、低钙特点。花岗岩体内为北北东、北西向两组垂直节理和帚状裂隙群所切割,这些垂直节理和裂隙的强度大、密度稀、延伸长、切割深,具张—剪性质,呈带展布,组成裂隙网络,又经冲刷剥蚀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是世界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完美结合的一个突出代表,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这些,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意义。①三清山北临赣东北新元古代古板块缝合带及中生代陆内深俯冲带,这是一个重要的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形成了中—晚侏罗世—白垩纪造山期和转型期"I→S→A"型花岗岩序列,三清山"A"型钾长花岗岩为该花岗岩序列中的最新成员,是研究西太平洋地区中生代陆内俯冲型花岗岩的最好园地。②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类型多样、发育系统、保存完整,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以及丰富的造形石等微地貌标型齐全、特征典型,这种以锥状峰峦与密集峰柱组合型花岗岩峰林为特征的地貌景观——称"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她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出露了三清山花岗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内外地质作用主要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③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名山很多。根据花岗岩景观类型特色,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花岗岩景观的成因,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景观为三清山、黄山、华山、泰山、普陀山和克什克腾,她们既代表了中国主要花岗岩景观的类型、也代表了花岗岩地貌的成因类型,同时反映了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构成一个花岗岩景观的序列,分别称为:"三清山式—黄山式—华山式—泰山式—普陀山式"和"克什克腾式"。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是具有世界对比意义的花岗岩景观型式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赣东北地区中晚元古代的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 [J].
曾勇 ;
杨明桂 ;
赖新平 ;
王发宁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3) :37-43
[3]   浙赣皖相邻地区A2型花岗岩 [J].
姜耀辉 ;
戚建中 ;
刘红樱 ;
王文岗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9, (01) :48-55
[4]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研究进展述评 [J].
陆松年 .
地质论评, 1998, (05) :489-495
[5]   赣东北地区重要火成岩的40Ar/39Ar年龄 [J].
赵崇贺 ;
何科昭 ;
邰道乾 ;
乐昌硕 ;
聂泽同 .
地球科学, 1997, (03) :35-38
[6]   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成因 [J].
郑建平 ;
李昌年 ;
薛重生 ;
叶新才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15 (01) :19-24
[7]  
洪大卫,王式洸,韩宝福,靳满元.碱性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类及其鉴别标志[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04):418-426
[8]   江南古陆东南缘晚元古代大陆增生史 [J].
邢凤鸣 ;
徐祥 ;
陈江峰 ;
周泰禧 ;
K. A. Foland .
地质学报, 1992, (01) :59-72
[9]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J].
徐备 .
地质学报, 1990, (01) :33-42
[10]   某地花岗闪长斑岩 [J].
邵克忠 ;
朱贤甲 ;
封益城 .
地质学报, 1959, (03) :248-278+355